•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哲学简史(全二册)(中国卷/欧洲卷)
    编号:31671
    书名:哲学简史(全二册)(中国卷/欧洲卷)
    作者:陈志坚编译
    出版社:线装书局
    出版时间:2006年5月
    入库时间:2007-11-19
    定价:76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中国卷
    中国哲学发展史源远流长、博大深邃。从春秋战同时期产生的孔子、老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大家,到汉代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从隋唐五代儒、道、释兼宗的融合与并行,到宋元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中国哲学诸子百家、流派纷呈,给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编写本书旨在追寻与探索中国哲学发展的脉络。
    欧洲卷
    自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哲学的产生到近现代欧洲哲学的不断发展,在这方土地上涌现出众多令人耳熟能详的哲学大师,诸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斯宾诺莎、休谟、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他们深邃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而且也影响了后世,不仅影响了欧洲,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编写本书旨在追寻与探索欧洲近代以来飞速发展的思想根源。

    图书目录

    中国卷
    引 言………………………………………………………1
    一、中国哲学产生的社会背景…………………………………1
    二、中华民族的地理位置………………………………………2
    三、中华民族的农业背景………………………………………2
    四、中华民族的家庭制度………………………………………3
    第一章先秦时期哲学……………………………………1
    第一节孔子……………………………………………………………1
    一、正名学说…………………………………………………2
    二、仁义与忠恕………………………………………………2
    三、中庸和天命…………………………………………………4
    四、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修养过程……………………………5
    第二节孟子……………………………………………………………7
    一、性善论……………………………………………………7
    二、王道仁政说………………………………………………9
    三、孟子的修养工夫…………………………………………11
    第三节苟子…………………………………………………………12
    一、性恶说……………………………………………………12
    二、礼论………………………………………………………13
    三、逻辑认识论………………………………………………15
    第四节老子…………………………………………………………18
    一、老子的天道观……………………………………………18
    二、老子的政治观………………………………………………19
    三、老子的“无”……………………………………………20
    第五节庄子………………………………………………………21
    一、庄子的感性和理性………………………………………21
    二、庄子的神秘主义方法论…………………………………23
    第六节墨翟…………………………………………………………24
    一、墨子的实用主义哲学……………………………………24
    二、兼爱非攻思想……………………………………………25
    三、明鬼、节葬………………………………………………27
    四、尚贤、尚同、非乐………………………………………28
    第七节韩非子………………………………………………………29
    一、法家的社会背景…………………………………………29
    二、韩非与《韩非子》………………………………………30
    三、韩非的历史哲学…………………………………………31
    四、韩非的政治哲学…………………………………………32
    第八节先秦时期其他哲学思想…………………………33
    一、慎到“齐万物以为首”的哲学思想……………………33
    二、宋钎、尹文“接万物以别宥为始”的哲学思想………35
    三、许行、陈相的无政府主义哲学…………………………37
    四、邹衍与阴阳家……………………………………………38
    第二章秦汉时期哲学…………………………………41
    第一节秦汉之际的 “黄老”思潮……………………………41
    一、黄老学溯源………………………………………………41
    二、黄老之学的学术特征……………………………………43
    三、《淮南子》对黄老思潮的定位…………………………44
    第二节董仲舒与儒学的神学化…………………………46
    一、董仲舒的天道观…………………………………………46
    二、董仲舒的政治哲学………………………………………47
    三、董仲舒的历史哲学………………………………………48
    四、董仲舒的人性学说………………………………………49
    第三节司马迁的唯物主义思想…………………………………50
    一、司马迁的唯物主义自然观………………………………50
    二、司马迁进步的社会历史观………………………………52
    第四节王充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55
    一、王充思想的社会根源与理论根源………………………55
    二、王充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对神学的批判………………56
    ,三、王充的命定论思想………………………………………58
    第五节汉末唯物主义哲学家王符和仲长统………………61
    一、王符的哲学思想和对法律道德的批判…………………61
    二、仲长统的唯物主义思想…………………………………64
    三、仲长统的天命反对论与历史治乱说……………………66
    第六节两汉经学今古文之争…………………………………68
    一、两汉经学的历史意义¨…………………………………68
    二、经学今古文的争论与政治的关联………………………69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73
    第一节王弼的 “贵无” 思想…………………………………73
    一、概念上的辩名析理………………………………………75
    二、体用上的本末二分………………………………………76
    三、认识论上的“得意忘象”………………………………78
    四、社会历史观上的“名教”出于“自然” ……………79
    第二节嵇康、 阮籍的社会批判意识…………………80
    一、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政治思想…………………80
    二、嵇康的唯物主义自然观…………………………………81
    三、嵇康的认识论……………………………………………83
    四、阮籍的自然观与历史观…………………………………84
    第三节郭象的哲学倾向………………………………………86
    一、“独化”说的神秘主义本质……………………………87
    二、“依乎天理”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92
    三、“独化而足”的形而上学诡辩…………………………96
    四、“冥然自合”的蒙昧主义认识论………………………100
    五、“各安其天性”的道德说教……………………………103
    第四节 早期道教的神仙思想与葛洪的道教哲学…………106
    一、上古的神仙传说与方士的寻仙活动…………………106
    二、道教的改造……………………………………………107
    三、葛洪的道教哲学………………………………………114
    第五节佛教的传入…………………………………………………124
    一、空宗的初传与早期玄学化诠释………………………124
    二、“六家七宗”的般若观解………………………………126
    三、般若学的“缘起性空”说……………………………129
    四、僧肇对般若学的阐说…………………………………130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哲学……………………………135
    第一节傅奕反佛教及吕才、 卢藏用、 李华的唯物主义
    思想…………………………………………………………135
    一、傅奕的反佛教斗争及无神论思想……………………135
    二、吕才对迷信思想的批判………………………………137
    三、卢藏用的无神论思想…………………………………139
    四、李华对占卜迷信的批判………………………………140
    第二节 隋唐佛教的四大宗派…………………………………142
    一、智颠与天台宗…………………………………………142
    二、玄奘与法相宗…………………………………………144
    三、法藏与华严宗…………………………………………147
    四、惠能与禅宗…………………………………………149
    第三节隋唐道教哲学…………………………………152
    一、成玄英建构的“重玄学” ………………………………152
    二、司马承祯的道教学说…………………………………161
    第四节李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军事辩证法…………………166
    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无神论思想………………………166
    二、重视主观作用的辩证法思想…………………………167
    三、李筌的军事思想………………………………………169
    第五节 中唐诸儒的理论开拓………………………………170
    一、韩愈的道统学说和性三品说…………………………171
    二、李翱的“复性”论……………………………………174
    三、柳宗元的天道观………………………………………179
    四、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和法制思想………………………181
    第五章宋元明清哲学…………………………………193
    第一节新儒家: 宇宙论者…………………………………193
    一、周敦颐的宇宙论………………………………………193
    二、张载的宇宙论…………………………………………195
    三、邵雍的宇宙论…………………………………………198
    第二节新儒家: 二程“洛学” ………………………202
    一、二程“洛学”概说……………………………………202
    二、二程的天理学说………………………………………204
    三、“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和修养论………………………208
    四、宣扬僧侣主义的人性论………………………………210
    第三节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212
    一、朱熹的“理”和“太极”……………………………212
    二、朱熹“无独必有对”的矛盾观………………………216
    三、朱熹的格物穷理说……………………………………218
    四、朱熹“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220
    五、朱熹思想对后世的影响………………………………222
    第四节 象山心学与朱陆之辩……………………………………223
    一、“心即是理”的宇宙观…………………………………224
    二、陆九渊自存本心的方法论……………………………226
    三、朱陆的异同及相互争辩的实际意义…………………229
    第五节 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232
    一、王守仁主观唯心主义宇宙观…………………………232
    二、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格物说………………………236
    三、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240
    第六节李贽: 十六世纪的异端……………………………242
    一、李贽反权威思想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242
    二、李贽人道主义的平等观………………………………248
    三、李贽对道在事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258
    四、李贽反权威的相对主义真理观………………………261
    第七节戴震的哲学倾向………………………………………271
    一、理学超验本体论的内在矛盾及其分化………………271
    二、戴震天道思想之构成:气、理、道…………………272
    三、戴震的“血气心知”与新理欲观……………………275
    第六章中国近现代哲学………………………………279
    第一节龚自珍、魏源的哲学思想………………………279
    一、龚自珍的“改革”主张与“心力”说………………279
    二、魏源的“变古”思想与知行观…………………………281
    第二节洪秀全、洪仁开的农民革命哲学…………………284
    一、古典式农民战争的一般价值取向及其思想根基……284
    二、太平天国革命思想中的近代意蕴……………………286
    三、太平天国仍属古典式农民战争的范畴………………290
    第三节康有为的哲学思想………………………………………292
    一、康有为的人权思想……………………………………292
    二、康有为的进化论主张…………………………………297
    三、康有为的历史观………………………………………298
    第四节章太炎的宪政思想………………………………302
    一、章太炎的反代议制思想………………………………302
    二、章太炎的“五权分立”思想…………………………304
    三、章太炎的地方政治思想………………………………306
    第五节孙中山的社会历史观………………………………309
    一、孙中山的宇宙演化论…………………………………309
    二、孙中山“知难行易”说………………………………311
    三、孙中山的民生史观……………………………………313
    本卷共有315页
    欧洲卷
    第一篇古希腊哲学……………………………………1
    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3
    第一节米利都学派…………………………………………3
    第二节毕达哥拉斯学派……………………………………6
    第三节赫拉克利特…………………………………………9
    第四节克塞诺芬尼的神论思想……………………………12
    第五节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13
    第六节芝诺的悖论…………………………………………15
    第七节麦里梭对存在哲学的论证…………………………19
    第八节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20
    第九节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论………………………23
    第十节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25
    第二章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32
    第一节普罗泰戈拉…………………………………………32
    第二节高尔吉亚……………………………………………33
    第三节苏格拉底……………………………………………35
    第四节小苏格拉底学派……………………………………40
    第五节斯巴达的影响………………………………………42
    第六节柏拉图………………………………………………44
    第七节亚里士多德…………………………………………59
    第三章晚期希腊哲学…………………………………75
    第一节伊壁鸠鲁主义……………………………………75
    第二节斯多亚学派…………………………………………79
    第三节怀疑主义……………………………………………82
    第四节新柏拉图主义………………………………………83
    第二篇中古哲学………………………………………87
    第四章教父哲学……………………………………………………88
    第一节游斯丁………………………………………………88
    第二节伊里奈乌……………………………………………91
    第三节德尔图良……………………………………………92
    第四节克莱门………………………………………………95
    第五节奥里根………………………………………………96
    第六节奥古斯丁……………………………………………97
    第七节伪狄奥尼修斯……………………………………105
    第八节波爱修……………………………………………108
    第五章经院哲学……………………………………………………111
    第一节爱留根纳…………………………………………111
    第二节安瑟尔谟…………………………………………116
    第三节阿伯拉尔…………………………………………119
    第四节拉丁阿威洛依主义………………………………122
    第五节波纳文图拉………………………………………123
    第六节阿尔伯特和托马斯………………………………125
    第七节罗吉尔·培根……………………………………127
    第八节艾克哈特…………………………………………129
    第六章文艺复兴时期哲学…………………………………131
    第一节人文主义运动……………………………………131
    第二节马基雅维利………………………………………132
    第三节德………………………………………………133
    第四节布鲁诺……………………………………………134
    第三篇近代哲学的发展……………………………141
    第七章十六~十八世纪早期近代哲学革命………………142
    第一节培根——近代唯物论的始祖……………………142
    第二节霍布斯的政治哲学……………………………148
    第三节笛卡尔的二元论…………………………………156
    第四节斯宾诺莎的唯物论和无神论……………………168
    第五节洛克的唯物经验论………………………………187
    第六节莱布尼茨的客观唯心论…………………………189
    第八章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哲学……………………………195
    第一节大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
    哲学思想…………………………………………195
    第二节卢梭——小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思想代表………200
    第三节法国唯物论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206
    第四节机械唯物论和无神论思想………………………209
    第五节唯物论的反映论…………………………………214
    第六节社会政治和伦理思想……………………………216
    第九章德国古典哲学…………………………………220
    第一节康德………………………………………………221
    第二节费希特……………………………………………223
    第三节黑格尔……………………………………………235
    第四篇现代哲学……………………………………249
    第十章非理性主义…………………………………………………250
    第一节叔本华……………………………………………251
    第二节克尔凯郭尔………………………………………255
    第三节尼采………………………………………………259
    第十一章实证主义……………………………………………263
    第一节孔德……………………………………………264
    第二节斯宾塞…………………………………………265
    第三节马赫主义………………………………………268
    第十二章新黑格尔主义及新康德主义……………………273
    第一节新黑格尔主义…………………………………273
    第二节新康德主义……………………………………281
    第十三章彻底经验论和威廉·杜威的实用主义…………287
    第一节威廉.詹姆士…………………………………287
    第二节约翰.杜威……………………………………290
    本卷共有291页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