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正处于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
于是,这个世界,传统打破了,共识消失了,底线模糊了,基础
不存在了……正因为如此,在陌生人社会里如何法治化生存,就成了
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堪称社会学家的美国法学家弗里德曼曾这样分析: “当我们走在
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
人扑灭我们的火灾,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陌生人建筑我们的房
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在收音机、电视或报纸上告诉我们发生
在这个世界的新闻……如果我们生病进医院,陌生人切开我们的身
体、清洗我们、护理我们、杀死我们或治愈我们。如果我们死了,陌
生人将我们埋葬……”因此,在陌生人社会中,人们是以相互不认
识为主要特点的,那么,不认识的人之间发生种种关系,只能以契约
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努力走向法治化,而不是非理性的感
情用事。
现代的陌生人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传统的熟人社会就离我们越
来越远。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及耕读传家的传统乡土社会里,人
们生于斯、长于斯、歌于斯、哭于斯;由于社会流动缓慢,人际交往
比较固定,以血缘为纽带的熟人社会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环境。熟人
社会产生人情优位的特点,即把人情关系放在第一位,不像陌生人社
会那样把契约关系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在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
中,法治化生存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导致道德碎片化,出现非理性
甚至反社会。《背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而像《背景》中
那样具有反社会性质的散兵游勇,就很轻易地坠人罪恶的深渊。更值
匪 得思虑的是,这些散兵游勇今后还会不会重复现身。
在这个特殊的转型时期,几乎所有的人都变成了不甘寂寞的角
色,满怀着憧憬与侥幸,粉墨登场,跃跃欲试。《背景》用独特的视
角将读者引至社会的细微处,让人们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缺少的并不是
规则而是对规则的忠贞不二;僭越显规则,奉行潜规则,蔑视他人的
平等权利,可以品味出在五彩缤纷的背景下自我锤炼和完善的艰辛
苦涩。
法治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总是形形色色扣人心弦。《背
景》,以邪恶衬托正义的不易,以恶势力的阴险强大,展现美丑搏击
的惊心动魄,深刻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背景》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版,得到了中国检察出版
社领导的关心,得到了马力珍和俞骊两位年轻编辑的热情帮助。正是
由于她们没有囿于成见,才使《背景》得以顺利和大家见面。在此,
表示衷心感谢.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