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30178
- 书名: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
- 作者:池子华著
- 出版社:广西人民
- 出版时间:2001年1月
- 入库时间:2007-8-3
- 定价:15
图书内容简介
当我们捧读郝在今先生的社会纪实文学作品《八千万流民部落
一一中国人口大流动纪实》时,不能不感到流民话题的沉重。、8000万!
全世界人口8000万以上的大国,只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
罗斯、日本、巴西、德国、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11个国家。而
中国12亿人口中就有8000万流民,相当于一个世界级人口大国,怎能
不举世震惊!美国《时代周刊》因此称之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流
动”。
流民浪潮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加速了社会发展进程,同时也破坏着
社会运行机制。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革之中,社会组织方式、社
会驱动方式、社会控制方式的转换,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分层的分化,
特别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不平衡,必然导致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转移。民工潮涌,泥沙俱下,其潜在的能量得以充分宣泄。有人惊呼,
这是中国巨大的隐患;有人声称,民工潮便是犯罪潮。北京的一项调查
表明,中国近年的犯罪现象,70%发生在流民之中,而且犯罪趋于团体
化、国际化,产生了强大的威慑力量,三分之二的被调查对象称没有安
全感和较没有安全感。如何对流民进行调节与控制,充分发挥流民推
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的一面,而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减到
最低限度,已成为跨世纪的难题。当代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流出
2亿左右,从发展的角度,到本世纪中叶,尚有3亿左右亟须流出。随
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流民的队伍还将扩大,由此滋生的发
展难题,必须引起肩负治国安邦重任的政治家乃至整个社会的高度重
视,否则,后果堪忧。
其实,流民问题并非当今中国社会的特产,自有“流民之母”一一农
民以来,特别在春秋战国时代确立了农民封建社会生产主体地位之后,
就不断孕育着流民,一代又一代,从未绝迹,从古到今形成了一条不绝
如缕的生态链。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问题。
流民问题是普遍的历史存在,也是困扰中国历代统治者的一大社
会问题。“农民定,天下安。”一旦农民被强制脱离物质生产资料而被抛
出正常的生活轨道成为无所依归的流民,就会对社会形成爆发性冲击
波,引发社会震荡,甚至成为王朝更迭的主导力量。因此,历代王朝的
治乱兴衰往往取决于对流民的控制程度。这就不能不驱使我们穿越时
空隧道,去追寻前车之鉴。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现实是历史的自然延续。只有关注历史,
关注现实,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会点上,才能高屋建瓴地对流民问题进
行深度透视,才能理解现实、把握未来。正如詹姆斯.哈维.鲁宾逊所
说:“了解历史是解释现状和控制未来的基础。”①这是笔者写这本小
书的动机和意图。希望人们能够从中悟出点什么,更希望通过历史的
警示来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实施“积极控制”一一社会控制
的主动性和超前性,以免重蹈《第三只眼睛看中国》一书所说的“中国的
历代王朝都毁于流民之手”的历史覆辙。
图书目录
引 言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会点上……………………(1)
第一章 流民的国度……………………………………(3)
一、界定流民………………………………………(3)
二、不绝如缕的“生态链”…………………………(7)
三、社会转型期的流民浪潮………………………(10)
第二章 轮回与怪圈:流民问题的发生机制…………(15)
一、流民生成之原…………………………………(15)
二、灾荒与饥馑……………………………………(23)
三、兵灾匪祸………………………………………(33)
四、“苛政猛于虎”…………………………………(40)
五、超载的土地……………………………………(46)
六、自然经济解体的冲击波………………………(50)
七、社会变迁的伴生现象…………………………(55)
第三章 无序与有序:流民的流向……………………(59)
一、流民的流向综观………………………………(60)
二、解不开的恋土情结……………………………(65)
三、“湖广填四川”…………………………………(71)
四、“闯关东”………………………………………(76)
五、“孔雀东南飞”…………………………………(83)
六、历史眼光下的“打工妹”………………………(88)
七、“下南洋”………………………………………(94)
第四章 生存与毁灭:流民的越轨生存方式…………(101)
一、越轨生存方式的理论素描……………………(101)
二、城市文明的危机………………………………(105)
三、“女阊繁盛”的透视……………………………(112)
四、“游荡的罪犯”…………………………………(118)
五、“王法难犯,饥饿难当”………………………(127)
六、“逼上梁山”……………………………………(134)
第五章 人治与法治:流民问题的控制模式…………(142)
一、施控三部曲……………………………………(142)
二、“防患于未然99一一控制流民的生成…………(145)
控制模式之一:抑制兼并…………………………(145)
控制模式之二:积谷备荒…………………………(147)
控制模式之三:“减负”……………………………(149)
三、“亡羊补牢99一一控制流民的流动……………(151)
控制模式之四:“黄昏风雪捉流民” ………………(152)
控制模式之五:强化户籍管理……………………(154)
控制模式之六:临灾赈济…………………………(157)
控制模式之七:以工代赈…………………………(163)
四、“既流之后”一一控制流民的影响……………(167)
控制模式之八:“安辑流民”………………………(167)
控制模式之九:社会救助…………………………(170)
控制模式之十:移民“调剂”………………………(175)
五、难治之“症”……………………………………(179)
第六章 吸纳与整合:解决流民问题的历史启迪……(185)
一、“耕者有其田”…………………………………(185)
二、现代化进程“均衡论”…………………………(190)
三、当“膝盖疼痛”的时候…………………………(196)
四、“文化制胜”……………………………………(202)
五、西部开发………………………………………(207)
结 语 “顺其性而导之”…………………………(214)
后 记………………………………………………(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