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30164
- 书名:选举的困境-民选制度及宪政改革批判
- 作者:赵心树著
- 出版社:四川人民
- 出版时间:2003年3月
- 入库时间:2007-8-3
- 定价:50
图书内容简介
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美国那样激起中国人复杂的感
情,像美国那样唤起中国人的好奇和想象,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美国那
样影响着中国的目前状况和将来的发展。在曰益开放的中国社会,美国文化
的影子俨然是个无处不在的幽灵;在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
中,美国风格日益成为吋尚;在中国的媒体里,有关美国的报道占据国际消
息的大量篇幅;在大学、在研究机关、在政府部门,人们密切注视着美国政
策的动向;在书店、在图书馆,各种有关美国的介绍和讨论受到人们的青睐
……一句话:中国正在面临美国的全面“入侵”。
可以预见,由于世界的日益缩小,由于中国加入wTO,美国对中国的
重要性还将迅速增加,中国人对美国的兴趣还将继续加温.美国是世界上惟
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当美国千方百计地加强自己的
霸主地位时,拥有13亿人口的中华也在探求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十美关系
将是2l世纪世界事务的重大主题,中、美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关系到两同
关系的好坏,也关系到世界未来的光明与黑暗。
中华文明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跟它的邻居的交往。中华民族
不但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生活,而且善于向其他的民族学习,用
他人的成功的经验来丰富和完善自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话凝聚
了我们祖先的智慧,“海汇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则是中华文化的大度的
写照。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介绍其他国家和文明的著作,
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可能是对外交往的最早文字记载,以后的《史记3
和《汉书》反映出中国人对中亚地区的兴趣和了解。唐代僧人玄奘根据自己
到印度取佛经的见闻写出的《大唐西域记》“推表山川,考采境壤,详国俗
之刚柔,系水土之风气”,为中国政府和人民同中亚和南亚地区的人民的交
往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一优秀的传统连绵不断,宋代周去非写的
《岭外代答》和赵汝适的《诸蕃志》也是介绍外国的地理民情的佳作.
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在近现代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两国文化差异
悬殊,互相排斥,另一方面,两国又以各自的优点互相吸引。在过去的一个
半世纪里,两国关系时冷时热,恩怨难解。自19世纪40年代起,几代中国人
漂洋过海、筚路蓝缕,对美国进行了反复的观察研究,并不断将自己的见闻
认识诉诸文字。道光年间由谢清高口述、杨炳南笔记的《海外番夷录》是对
美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第一部书面介绍。以后,中美两国交往持续发展,
截至1882年美国实行限制华工人境法为止,来到美国打工、求学、经商、游
历甚至从事外交的中国人与年俱增。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和认识也曰渐深入。
一些具有学术水平的著作在这一时期相继问世,其中包括志刚的《出使泰西
记》、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北亚墨利加米利坚合众
国》、梁廷的《合省国说》和魏源的《海国图志》等。它们不仅介绍了美国的
社会民情和科学技术,而且发表了对美国文明的扬抑褒贬。一些中国人甚至
将他们对美国的观感用英文写出在美国发表,其中以曾经担任中国驻美国外
交大臣的伍廷芳写的《一个东方外交家眼里的美国》最为透彻生动,该书在
有些地方甚至可以同法国著名作家托克维尔的《美国的民主》媲美。
这种认识过程的艰辛今天不难想见,因为它不仅受到空间的阻隔,而且
受到波诡云谲、变幻莫测的中美关系的制约。由于中国在近现代饱受西方列
强的欺侮,由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内在矛盾和剧烈摇摆,所以中国人在研究美
国时不免采取急功近利的态度,难以心乎气和、实事求是地评价美国,在介
绍和评价美国吋往往以偏概全.结果是一些著作对美国一味褒奖推崇,另一
些书籍则把美国说得一无是处。20世纪50。70年代,更有不少学者囿于某
些既定的理论框架,对美国进行类似缘木求鱼的探究。所幸自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政府和学术界拨乱反正,对美国采取了务实的态度,正确的政策造
成学术上百花齐放的健康环境,经过成百上千的中国学人将近二十年的辛苦
耕耘,美国研究终于在中国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可喜局面。
国内目前有关美国的书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国人写的游记和
关于美国社会的随笔,如《第三只眼睛看美国》、《这就是美国》、《访美散
记》和《告诉你一个真美国》。这类书的优点是考察面宽,观点独到,且文
笔淋漓酣畅,精彩之处常常使人拍案叫绝;但是它们基于个人印象,属于复
旦大学汪熙教授称的“个案研究”,难免有挂一漏万、失之偏颇之处。另一
大类是有关美国的专著,大多出自中国学者之手,如由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
心推出的《中美关系研究丛书》,王缉思主编的《当代美国丛书》、王晓德的
《美国文化与外交》、韩召颖的《输出美国:美国新闻署于美国公众外交》、
李世安的《美国人权政策的历史考察》.由于美国对中国的重要和中美关系
一再出现的反复,近年来又出现不少关于中美关系的研究,包括陈锋、林宏
等著的《中美交锋大纪实》、文衍编著的《超越对抗:中美三次大冲突》和
阎学通的《美国霸权与中国安全》等。这些书多为高屋建瓴的扛顶之作,其
作者有相当深厚的英文功底和理论造诣,他们那种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治
学态度更值得我们学习,但与此同时,其中个别的研究由于作者缺乏对美国
社会的长期感性体验,也存在一些使人感到不及要领的地方。
非常有趣的是,直到今天,美国对于大多数中国人、包括知识阶层仍然
是个难解的谜。中国人对美国的评价总是众说纷纭,叫人莫衷一是。美国社
会的复杂、多极、活力与矛盾,美国文化的雄浑、活跃、躁动和各亚文化之
间的反差,以及美国生活的喧嚣和纷然杂陈,都使我们困惑,也引起我们对
了解美国和剖析美国文明的不可扼制的欲望。这就是我们继《透视美国书
系》之后再编写这套《近观美国丛书》之动机。
在我们看来,美国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观。它继承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
和19世纪产业革命的巨大成果,借助于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全球性的移民潮流
和历史给予的机遇,在一百余年的时间里一跃跻身于西方列强。在过去的一
个世纪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长期雄踞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通过这种领导,美国对整个世界的政治、经
济、科技等领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这种霸主地位在东欧集团和苏联解
体后似乎得到进一步巩固。我们估计,在21世纪的最初几十年内,美国将在
很多领域里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并继续对世界局势演变产生影响。
美国文化深受犹太.基督教精神浸润,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来的西
方文化之大成,又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移民的共同智慧。不仅具有磅礴的气
势、丰富多彩的内涵,而且具有强大的张力,可与历史上的古埃及、印度、
巴比伦、古希腊罗马以及汉、唐时代的中国媲美。美国文化的包容度本为美
国民族的特殊经历所决定,反过来这一文化又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叮以
说,美国文化不仅仅属于美国人民,它乃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这一文化
本身及其影响值得中国的知识阶层研究。
我们同时也认识到,虽然美国目前似如曰中天,不可一世,美国社会的
内部也在酝酿着一些深刻的危机。这些危机往往根源于美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和美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由于美国的国力和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由
于美国文化的世界性和扩张性,这些危机不仅直接影响美国人民的现在和将
来,而且对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譬如,美国倡导了遍及
全球的汽车工业和与之相适应的汽车社会。而汽车在扩大人们的生活半径、
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却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了最严重的挑战。在可
口可乐和好莱坞电影风靡全球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探讨它们所代表的文化和
生活方式可能导致的后果。
《近观美国丛书》旨在对美国在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
社会变迁和文化潮流进行一番较为深透的剖析和解读。这套丛书的产生不仪
因为美国文明本身对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价值,而且因为美国是当今世界
惟一的超级大国,因为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对于2]世纪的重要和两国关系一
再出现的困难,因此,它不仅凝聚了我们的希望,而且包含了我们的关切和
担忧。
参与《丛书》写作的人员均为在美国学有所成的中青年华裔学者,大多
为中国旅美社会科学教授协会的成员,其专业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历史
学、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教育学、宗教学、文学和美国学
等。我们横跨中美两种文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越的视角,在各自的领
域里又都有一定的建树。我们有志将自己的对美国多年的观察、思考和研究
成果总结出来,奉献给国内的读者,以自己的一得之见跟国内的同行和师友
交流切磋。
同时,作为“文化中国”的一部分,我们也希望以我们对美国社会的观
察和思考同美国的“主流”社会进行有益的对话,以我们的思想和学术成果
丰富美国、改善美国,尽管这种影响目前还十分微弱。我们相信这种对活将
有助于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助于消弭由于传统和政治制度不同
造成的隔阂甚至敌意,推动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作为经历了冷战阴霾的一
代学人,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人类只有地球一个家园,各国人民虽然有各自
的利益,但在生存这个根本问题上彼此休戚相关。中美两个伟大的国家对世
界的和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我们乐于为两国之间的良性互动尽绵薄之
力。
任何学术著作,不管其作者的态度如何严肃,学养如何深厚,都有它的
局限性,何况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常常被中国学人称为一个“谜”的国家,更
何况学界的前辈和同行对美国的方方面面已经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长期
旅美虽然给我们深入考察美国社会和文化以机会,但对这种机会的利用还受
到我们的见识和研究能力的限制。再者,久居美国也可能使我们对一些情况
司空见惯,反而丧失了原先的敏锐,这就是古人说的“不识庐山真面口,只
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我们的研究充其量只是一家之言,舛错之处一定不
少。为此还请各方专家、前辈和同行多多指教。
我们一致认为,中美关系不仅关系两国人民今天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
到21世纪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在雅尔塔体系结束后,太平洋环带地区将成
为世界最强大的经济板块和文化组合。美国在今后的半个世纪到一个世纪的
时间将仍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对象。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美国不仪将
提供一些重要的技术和资金,而且是许多重要领域里的参照物.换言之,十
国既可以向美国学到许多先进的东西,也可从美国的失败中吸取不少教训:
明眼人都十分清楚,美国今天的文明有’占特殊的历史条件,美国的经验中国
人不可能全盘照搬。但这种泛泛的真知灼见还需要通过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具
体分析才能深化,而也只有深化我们对美国的认识,才能对美国的经验进行
正确的扬弃和吸收。
这套丛书自始至终得到四川人民出版社汪称先生的大力支持,汪先生
在我们的写作过程中给我们提出过许多宝贵的意见,在编辑和出版过程中花
费大量心血,特借《近观美国丛书》跟读者见面之机,向他表示诚挚谢意。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给庞然大物画速写
一一美国现行选举制度概述 ………………………………………(1)
第一节 美国本是十三国
一一联邦制度与州权传统……………………………………(1)
第二节 一棵大树三条权
一一三权分立还是三权分工? ………………………………(4)
第三节 法官能造法吗?
一一案例法体系与选举制度 …………………………………(9)
第四节 层层选举何其多
一一联邦、州级与地方选举…………………………………(10)
第五节 选举几个?
一一多职位与单职位选举……………………………………(11)
第六节 七百三十天,风水轮流转
一一大选与中期选举…………………………………………(11)
第七节 结 语………………………………………………………(12)
第二章 衡量选举制度的尺与秤
一一合法、正当、正统与资格 ……………………………………(13)
第一节 尺是什么?秤是什么?
一一细释之重要 ……………………………………………(13)
第二节 此尺非彼尺!
一一两个“合法”……………………………………………(]4)
第三节 向古罗马人追问
一一Icgimatc与“资格” ……………………………………(18)
第四节 资格在人民心中
一一韦伯型定义 ……………………………………………(19)
第五节 资格来自“合法的民意”与“民主的法律”
一一卢梭型定义 ……………………………………………(20)
第六节 资格的功能
一一政治与社会的稳定………………………………………(26)
第七节 梁上吊机,如何吊起脚下之梁?
一一比较卢梭与韦伯的“资格” ……………………………(27)
第八节 曹操、刘备、诸葛亮的“资格”
一一Icgtimacy与“正统” ……………………………………(30)
第九节 名正才能言顺
一一IZgitimate与“正当” ……………………………………(33)
第十节 合法的不用合法???
一一“合法性”非IZgitimaCy…………………………………(36)
第十一节 更多误译
一一“法制”与“公义” …………………………………(39)
第十二节 名正果然言顺
一一“正当”的生命力……………………………………(40)
第三章 孔子、耶稣、杜甫、霍布斯的启示
一一选举中的人人乎等……………………………………………(42)
第一节 孔夫子、杰佛逊,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一人人平等的原则…………………………………………(43)
第二节 孔夫子未曾想到的
一一人人有投票权……………………………………………(48)
第三节 杰弗逊未曾想到的
一一人人票力平等……………………………………………(53)
第四节 杰弗逊未能做到的
一一人人有被选举权…………………………………………(55)
第五节 麦肯未能做到的
一一人人胜机平等……………………………………………(58)
第六节 结 语………………………………………………………(61)
第四章 买制度还须看价格
一一正当度与可行度………………………………………………(64)
第一节 冷、热与温度的启示
一一“正当”有“度” ………………………………………(64)
第二节 制度的使用价值
一一“合法度”与“合民意度” ……………………………(65)
第三节 制度的广义费用
一一“可行度” ……………………………………………(67)
第五章 给次品分类起名
一一难局、僵局与困局……………………………………………(70)
第一节 制度所生产的次品
一一选举难局 ………………………………………………(71)
第二节 四种不同的次品
一一无法局、违法局、僵局与困局……………………………(72)
第三节 “无产品”也是次品
一一僵局的一般意义…………………………………………(74)
第六章 杰弗逊、亚当斯、海斯、科什图尼察和布什的经验
一一四种僵局 ……………………………………………………(75)
第一节 36轮投票后,杰弗逊才当总统!
一一千手僵局 ………………………………………………(75)
第二节 1876年大选,2000年重演!
一一争议僵局(误差僵局) …………………………………(85)
第三节 议会选举特有的问题
一一集票僵局 ………………………………………………(90)
第四节 1824年的总统难产
一一散票僵局 ………………………………………………(91)
第五节 美利坚政府关门, 以色列内阁倒台
一一选举以外的散票僵局……………………………………(94)
第七章 让林肯、提尔登、金大中、宋楚瑜和戈尔说说体会
一一九种困局 ……………………………………………………(98)
第一节 谁帮了林肯、卢泰愚、陈水扁、
布什和勒庞?
一一鹬蚌困局 ………………………………………………(98)
第二节 海斯总统,还是提尔登总统?
一一中人困局 ………………………………………………(101)
第三节 有没有搞错?亚当斯是总统?布什是总统?
一一通吃困局 ………………………………………………(106)
第四节 麦肯、利奥登和宋楚瑜输得冤不冤?
一一预选困局 ………………………………………………(108)
第五节 特拉华人比加州人高贵50倍?
一一差比困局 ………………………………………………(112)
第六节 46%的州民不算人?
一一余数困局 ………………………………………………(114)
第七节 “隐形人”算不算人?
一一误差困局 ………………………………………………(116)
第八节 “美国特色”的买官捐爵?
一一财力困局 ………………………………………………(119)
第九节 姓一必任主席,姓A定当总统?
一一顺序困局 ………………………………………………(]27)
第十节 结 语………………………………………………………(130)
第八章 议会选举中的通吃弊病
一一划块困局(错位困局) ………………………………………(133)
第一节 美国联邦众议员选举制度
一一单选区制一例……………………………………………(134)
第二节 病根在于划块
一一再谈通吃、差比、误差和余数困局………………………(135)
第三节 图而优则仕
一一划块制度下的“截利蛇”行为……………………………(135)
第四节 美国议员的“猪肉”行为
一一划块制度下的国家政策地方化……………………………(140)
第五节 美国联邦参议员选举制度
一一单选区制又一例…………………………………………(141)
第六节 米尔与海尔的担忧
一一美、英选举划块制度小结 ………………………………(143)
第七节 换汤不换药
一一功能组别制也是划块制 …………………………………(145)
第八节 何必你死我活!
一一划块制度毒化政治环境 …………………………………(147)
第九章 次品造成的损失
一一僵局的后果 …………………………………………………(149)
第一节 大总统缉拿副总统, 副总统枪杀财政部长
一一僵局加剧政治冲突的情绪化 ……………………………(150)
第二节 汉贼两立,天下大乱
一一僵局威胁政治与社会的稳定 ……………………………(154)
第三节 海斯是否总统?布什有无资格?
一一僵局打击当选者的威信与正当性…………………………(155)
第四节 肯尼迪班子齐全,布什却光杆两条
一一僵局浪费宝贵的交接班时间 ……………………………(156)
第五节 股市狂跌都怨谁?经济迟缓为哪桩?
一一僵局阻滞经济发展………………………………………(158)
第六节 众口难调,二僧担水
一一散票僵局侵蚀民主………………………………………(158)
第七节 结 语………………………………………………………(160)
第十章 再谈次品的损失
一一困局的后果 ………………………………………………………(161)
第一节 光阴似箭飞,金钱如水流
一一困局浪费社会资源………………………………………(161)
第二节 克莱决斗差点死,布什就职遭抗议
一一困局加剧政治冲突的情绪化 ……………………………(162)
第三节 输了选举就打仗,不让掌权咱独立!
一一困局威胁政治与社会的稳定 ……………………………(164)
第四节 左也亏百姓,右也百姓亏
一一困局打击当政者的正当性与权威性………………………(177)
第五节 雾里看花看不清,夜幕更把花来罩!
一一困局使选举结果更难预测 ………………………………(178)
第六节 钢铁工业绑架布什, 台独势力控制阿扁
一一困局促使政府政策无理“少数化” ………………………(179)
第七节 “不让咱赢,咱不玩了!”
一一困局加剧“政治冷淡”现象 ……………………………(183)
第八节 结 语………………………………………………………(185)
第十一章 掏出心来瞧一瞧
一一难局的心理成因……………………………………………(186)
第一节 从“心”看一看,僵局是什么?
一一僵局的心理定义…………………………………………(186)
第二节 有胜不退,双胜必僵
一一僵局生成的心理机制……………………………………(187)
第三节 有输必退,单胜不僵
一一僵局化解的心理机制……………………………………(189)
第四节 不少不多,一样就行
一一追求平等的心理机制……………………………………(189)
第五节 不是最好宁愿不要?
一一散票僵局的心理机制……………………………………(192)
第十二章 掏出笔来算一算
一一难局的概率成因……………………………………………(]94)
第一节 势均力敌的机会
一一平手僵局的概率…………………………………………(194)
第二节 吵架顶牛的可能
一一争议僵局的概率…………………………………………(198)
第三节 人人想当官,谁都没得当!
一一散票僵局的概率…………………………………………(200)
第四节 法律违民意,频率何其高!
一一时发困局的概率…………………………………………(202)
第五节 常在者,经常在
一一常在困局的概率…………………………………………(204)
第六节 疑有者,可能有
一一疑有困局的概率…………………………………………(204)
第十三章 掏出尺来量一量
一一僵局的计量成因与改进措施 ………………………………(205)
第一节 南佛州的经验、南联盟的教训
一一一定要实事求是…………………………………………(205)
第二节 运动员岂能兼裁判员
一一选举机构要专业中立……………………………………(208)
第三节 柔性的统一
一一兼顾全国标准与地方特需 ………………………………(209)
第四节 北卡与冈山的探索
一一尽快实现电脑化、网络化 ………………………………(2lO)
第五节 结 语………………………………………………………(2]3’
宮十四章 翻开法律想一想
一一难局的制度成因与改进措施 ………………………………(214)
第一节 麦肯的双刃钝剑
一一禁限制与财力困局………………………………………(214)
第二节 信息之流的过滤与平衡
一一滤衡制遏制财力困局…………………………………………(2]7)
第三节 跳过中介好处多
一一直接选举制遏制难局……………………………………………(224)
第四节 以“块”为本弊病多
一一间接选举制促成难局……………………………………(227)
第五节 鹬蚌相争,渔夫住手!
一一复选制的构想……………………………………………(236)
第六节 鹬蚌渔夫皆欢喜?
一一复选制遏制多种僵局与团局 ……………………………(237)
第七节 勒庞是法国的渔夫?
一一二轮复选制的局限………………………………………(244)
第八节 奥运投票管住渔夫!
一一多轮复选制有效遏制难局 ………………………………(245)
第九节 管住渔夫还省钱!
一一即刻复选制低价高效……………………………………(248)
第十节 衡量政治健康的指标
一一从即刻复选结果测量民意 ………………………………(251)
第十一节 回答贝司特的担忧
一一即刻复选制与政府效力 ………………………………(256)
第十二节 集体决策的润滑油
一一即刻复选制下的国会内部运作…………………………(258)
第十三节 解除“疑有”的担忧
一一电脑投票与顺序困局…………………………………(20))
第十四节 结 语……………………………………………………(261)
第十五章 翻开法律再想想
一一划块困局的制度成因与改进措施……………………………(262)
第一节 以伊利诺伊州为例
一一单选区制与集选区制……………………………………(262)
第二节 海尔的创见
一一选票浪费与转票思想……………………………………(266)
第三节 总结欧美的经验
一一集选区制的优缺点………………………………………(267)
第四节 何不取消划块?
一一直接比例制与选票容量 …………………………………(269)
第五节 政党代替地块
一一间接比例制与名单制……………………………………(272)
第六节 德国人的首创、新西兰的实践
一一混和议员制 ……………………………………………(274)
第七节 技术飞跃带来制度飞跃?
一一电脑技术与直接比例制 …………………………………(279)
第八节 澳大利亚、马耳他、爱尔兰的贡献
一一单一转票制 ……………………………………………(281)
第九节 电脑技术促成理想制度
一一统一转票制 ……………………………………………(285)
第十节 谁当议员,权力在民!
一一统一转票制下的地域、行业因素…………………………(288)
第十一节 谁当议长,权力在民!
一一统一转票制下的国会内部运作…………………………(292)
第十二节 孔夫子、华盛顿的“不党”理想
一一统一转票制下的政党政治 ……………………………(294)
第十三节 精确计算正当度
一一统一转票制下的国会“代表性” ………………………(297)
第十四节 既要民主,又要高效
一一高代表度与高可治度的两全其美………………………(303)
第十五节 更民主,更高效
一一单类议员制与正副议员制 ……………………………(314)
第十六节 分散集中、稳定进步,是为中庸
一一比例代表制与政治稳定 ………………………………(319)
第十六章 搬出宪法想一想
一一与选举有关的国家制度问题 ………………………………(324)
第一节 一树三权,还是两权?
一一总统制与国会制…………………………………………(324)
第二节 让三权树更强壮!
一一关于国家体制的一些思考 ………………………………(332)
第三节 约翰逊弹劾案
一一总统制下国会监督总统例一 ……………………………(362)
第四节 克林顿弹劾案
一一总统制下议会监督总统例二 ……………………………(368)
第五节 尼克松辞职案
一一总统制下议会监督总统例三 ……………………………(375)
第六节 总统们告诉我们什么?
一一三案启示 ………………………………………………(377)
第七节 谨防宪法黑洞
一一直接、间接修宪与修宪障碍 ……………………………(379)
第八节 纵横交错、串并兼备、稳定进步 .
一一吸取老美修宪难的教训 …………………………………(382)
第九节 让既得利益者支持改革
一一即时生效制与延期生效制 ………………………………(385)
第十节 落棋无悔真君子
一一防退保护制 ……………………………………………(390)
第十一节 能准时就准时,不行就看情况!
一一定时延期制与定况延期制 ……………………………(390)
第十七章 回过头来看一看
一一对付难局的正面经验………………………………………(393)
第一节 万挑二重于二挑一
一一民主产生候选人…………………………………………(393)
第二节 未经选举,福特何以成总统?
一一明定权力接替顺序………………………………………(397)
第三节 按既定法律办
一一实现稳定的秘决之一……………………………………(399)
第四节 法治必须分权
一一实现稳定的秘诀之二……………………………………(403)
第五节 法治必须民主
一一实现稳定的秘诀之三……………………………………(405)
第六节 公民戈尔说“我抗议”,议长戈尔说“我执行”
一一“法治”的真义…………………………………………(407)
第七节 美国人的大智若愚
一一“民主”、“法治”胜于“皇权”、“造反” ………………(4lO)
第八节 忍以守法
一一现代法治意义上的“忍” ………………………………(415)
第九节 再谈以“度”思想
一一法律体系的正当性与正当度 ……………………………(418)
第十节 承认、遵守、运用、改善
一一“恶’’法变“良”四部曲 ………………………………(421)
第十一节 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忠于宪法
一一誓词里的深意…………………………………………(422)
第十二节 人人有责,时时有责
一一守法方能改法,改法方能守法…………………………(425)
第十三节 媒体的责任
一一独立、自由、平衡、竞争 ……………………………(428)
第十四节 软硬兼施,法德相辅
一一道德规范的关键作用……………………………………(431)
第十八章 结束语…………………………………………………………(436)
索 引
一、主题索引…………………………………………………………(440)
二、公式索引…………………………………………………………(448)
三、数学符号索引……………………………………………………(449)
四、图表索引……………………………………………………………(449)
后记………………………………………………………………………(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