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有些人物传记中读到:有些人或是经过长期艰难的
历练,或是碰到偶然的机遇,终于选择了某个领域中的事业不懈
奋斗,从而取得了巨大的为世瞩目的成就。在作者笔下,那一选
择对他们好像是至关重要,且适得其时,适得其事,否则他们可
能终身碌碌无为或籍籍无名。
但是,历史上也还有这样一些思想的巨人,他们具有多方面
的创造性天才,很难为一个领域所束缚住,要是他有一颗总不安
分、永远探索的心灵的话,就更其如此。
于是,在他们天才所及的那些领域,他们投身于那个领域,
就会是那个领域的幸运。
这时,也就不是一个人适得其事,而是一个领域适得其人了。
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就是这样一
位思想的巨人,是法国17世纪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发
明家、哲学家、散文大师和宗教圣徒式的人物。
他只活了39岁。39岁一一这个年龄刚过但丁《神曲》所说
的“人生的中途”不多久,还不到孔夫子所说的“不惑之年”。他
在39岁就已溘然长逝,而在他的身后却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和高
耸的纪念碑。他横跨哲学、科学、文学、宗教几大领域,而且在这
几大领域里都不是简单的涉水而过,溅起些表面的水花,而是影
响到了水下的深流,做出了使今天这四个领域的历史撰写者都
不能不为之瞩目的业绩。
然而,他实际上又是不在乎,甚至蔑视所有世俗的成功的。
他只是读书、写作和思考,而尤其是思考,写作则是在思想不可
遏止的时候,这时的写作自然也就像一道激荡奔腾的河流。他
的思考深含渴望与追求,而且是一种奔向无限和永恒的渴望和
追求。
当我们注视帕斯卡尔的画像,首先注意到的就是他那双眼
睛,那一双忧郁而深思的眼睛。有一幅画:在坐着沉思的帕斯卡
尔背后,一个巨大的耶稣蒙难的十字架,恰和他桌上摆着的科学
仪器构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但那只是一种外在的对比。更深刻
和更复杂的东西是在他的心里。
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或者他的画像,我们想努力瞥见一点他
内心和个性的秘密,我们对他的外观最能寄予希望的是什么?
难道不首先是他的面容,尤其是眼睛?眼睛是人身上最具精神
性的部分。我们爱上某一个人,有时就只因为那一双明眸,或者
再加上唇间的微笑。我们用眼睛去看人,看到的也是眼睛,我们
注视的是那能注视我们的东西,我们期望在视线的交流中达到
某种心灵的相通。
帕斯卡尔的身体是孱弱的,但是,这是一种也许会使人感到
痛苦却丝毫不容耻笑的孱弱,我们在怜惜他的身体的同时也应
当怜惜我们自己的精神。我们还是来读他的书,来了解他的思
想吧!在这种阅读中,一颗敏感的心灵会从字里行间觉察到那
一双忧郁和沉思的眼睛,感受到一种力求彻底和无限的精神。
我们确实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帕斯卡尔以他的孱弱之身,以他自
己的短暂一生,真正实践了自己的名言:
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
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思想一一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