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恒产者有恒心”,两千多年前孟子道出了财产对于
人生的意义。物权法是以确认和保护产权为宗旨的一部重要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1993年启动制定工作
以来,历经立法机关八次审议,创下了中国人大立法史上单
部法律案审议次数之最,于2007年3月16日由十届人大五
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的制订与颁行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
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深远影响。
纵观物权法全文,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物权法是一
部保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基本法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基础规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
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物权法始终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
根本利益为目的,对于涉及人民群众的问题,如征收补偿、
房屋买卖中的预告登记、住宅用地使用权续期等问题都给予
了特别关注。毫无疑问,它的颁布将更加坚定广大人民群众
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创造社会财富的信心。
“徒法不足以自行。”物权法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推广,
只有增进广大群众对物权法的理解,强化物权意识和保护财
产权的观念,将物权法从“纸面上的法律”转为“现实中
的法律”,才能够真正发挥物权法应有的作用。总体来说。
物权法颁布之后,有如下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总结物权法立法中的疑难问题和理论争议。物权
立法的过程,伴随着理论上和实务中的一系列争论,这些争
论从不同方面为物权法的完善起到了作用。只有把这些争点
梳理清楚,才能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和适用物权
法。
其次,完善物权法律制度的体系,如不动产登记法等配
套法律、法规亟需出台,且物权法的具体制度在实践中也需
要协调物权法与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的关系,以
实现逻辑和体系上的一贯性。
最后,梳理审判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对典型案
件,特别是以往发生的疑难案件进行分析、归整,为未来由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司法解释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理论准
备。
结合上述的需要,该套丛书从学理、法条、立法争议和
典型案例等视角,深入精到地剖析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的物权法制度。该套丛书的作者,长年从事物权法的教学、
科研和实务工作,他们按照各自的专业特长和兴趣,分工合
作,在深入研讨物权法的基础上,用法律的视角深入观察社
会,用专业的语言解读法律,力求将社会与法律融为一体,
实现无障碍的对接。通观全书,本套丛书有如下特点:
“专”。以物权各主要制度为主题,独立成册而又协同
一体,在内容上力图最大限度总结和反映近年来我国物权法
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精”。突出重点,在每个“点”的整理中力争容纳最
大限度的信息量,追踪物权法的立法过程,梳理各版草案的
变化,厘清争点、热点、疑难点,力图准确地反映和论述立
法、立法解释的内容,对其理论缺陷及适用中的问题,也不
回避。
“实”。理论联系实际。该书从现实生活中精选出真实
的案例,虽然物权法刚刚出台,但该书通过新法梳理旧案,
展现物权法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读者在研读理论的同时,可
参看现实案例,以便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民法理论博大精深,皓首难穷一经,书中错误缺漏之处
在所难免。然而瑕不掩瑜,希望这套匠心独具的《物权法
专题精义》丛书能够为我国物权法制建设增砖添瓦,帮助
广大民众和实务工作者准确理解和运用物权法,从而将
“纸面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法律”。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