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凤林 ]——(2024-10-17) / 已阅3753次
市总工会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以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企业发展为核心,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共同富裕为目标,加强集体协商制度建设,构建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着力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问题,在促进企业发展、维护劳动者权益、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一、工作成果
成果一:创新分配机制,为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奠定基础
认真执行“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分配原则,健全技术创新和工作能级等参与分配机制,调动职工参与生产经营的热情,激发开展技术创新的智慧,形成共谋发展、和谐共赢的命运共同体。一是协商岗位绩效工资制。探索建立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薪酬制度,体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薪酬激励方式。二是协商技能人才薪酬分配。鼓励企业对技能人才和优秀技术工人实行协议薪酬制、项目薪酬制等,促进薪酬分配向生产服务一线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倾斜。三是协商津贴补贴。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对技能人才,协商设置技术工人工作和生活性补贴。对苦、脏、累、险岗位的设置高温寒噪音污染等作业环境津贴、班组长津贴等。四是协商创新奖励。落实职工参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科技创新的奖励措施。推进职工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激励引导职工立足岗位、技术攻关,勤奋钻研、改进工艺,优化流程、降本增效,建立技术成果转化收益激励机制,提高其技术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协商福利待遇。建立职工疗休养、体检、困难慰问等福利制度,改善食堂、宿舍班车等后勤设施。
成果二:贯彻实施《条例》,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指导服务
认真学习《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将“构建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列入联席会议议题,以《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吉林省集体协商条例》为指引,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作用,运用集体协商、健全薪酬激励机制等改革措施,激励技术创新,提升技能水平,完善成果按要素分配机制,共同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以企业(行业)自评为主、外部评估为辅,全面开展质效评估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集体协商质量和职工参与率、知晓率、满意率及企业认可度,建立起制度支撑有力、机制运转高效、劳动者参与广泛、实施效果明显的集体协商工作新格局。开展典型挖掘培树,推广吉林添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积极构建企业和职工共谋发展、和谐共赢命运共同体,使企业发展有创新动力、有人才支撑、有竞争力优势的先进经验,推动了企业与职工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维护了社会稳定。
成果三:签订集体合同,为实现稳岗就业提供措施保障
认真组织劳资双方签订集体合同协议书,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职责作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家成员单位,依法开展集体协商工作,以开展行业协商为重点,开展天岗石材工业园区、黄松甸食用菌经济园区及外卖行业新业态百日要约行动。在产业集中度较高、集体协商基础扎实、条件成熟的天岗石材行业开展工人薪酬激励集体协商,推动建立行业职业技能等级体系,落实行业领域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激励职工立足岗位、勤奋钻研,改进工艺、技术攻关,优化流程、降本增效,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加大《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国有企业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宣传力度,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不同职业、不同技能等级技术工人工资价位信息。市工商联、企联鼓励引导各类企业行政方主动应约、务实协商。强化对企业、行业、区域性基层工会指导服务,深入包保企业指导基层工会完成集体合同签订工作。截止目前,到期续签?户;签订行业集体合同?户;新建会企业全部签订集体合同;直属企业全部签订集体合同。
成果四:开展系列活动,为劳动者提供普惠性、常态性、 精准性服务
认真组织开展为劳动者提供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系列服务活动,聚焦工驿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强化工会组织的维护职能,健全服务体系,拓宽服务领域,夯实“会、站、家”一体化建设,构建智慧工会。围绕新兴领域、新兴群体,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大维权服务力度,履行维权服务职责,打造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与劳动者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建立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司机之家;开展送健康、送清凉、送互助保障等活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健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机制,搞好帮扶救助,做大送温暖、职工之家、帮扶中心等品牌,提升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开展劳动法治宣传活动,加强劳动关系风险动态监测,规范企业用工,优化用工管理、及时正确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纠纷,防范劳动关系风险,守住劳动关系风险安全底线,从源头上消除劳动关系风险隐患。依法开展劳动行政执法,消除拖欠、克扣工资现象,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促进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工作、全面发展。
二、存在问题
问题一:集体协商要约覆盖面需进一步拓展。要约行动宣传力度、参与度和覆盖率不够;协商代表法律素养和协商能力不强,业务培训不够。
问题二: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不完善;贯彻学习《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不深入;对《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吉林省集体协商条例》落实不到位。
问题三:劳动保障监督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对违反劳动纪律、侵犯职工权益监督处理不力,化解劳动争议成效不明显。
三、工作对策
对策一:推动职工队伍改革,促进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
以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重点,围绕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新型劳动关系目标,以《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吉林省集体协商条例》为指引,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作用,将开展集体协商、健全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作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途径,探索职工创新成果按要素分配机制,提升职工各项待遇,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热情,激励技术创新,构建企业与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职工队伍,实现企业与劳动者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促进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为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做出积极贡献。
对策二: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打造共谋发展、和谐共赢命运共同体
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增强职工获得感为目标,发挥薪酬制度基础性、普遍性和持续性的激励作用,坚持“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分配原则,建立技术创新和工作能级等参与分配机制,构建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实施新八级岗位绩效工资薪酬激励机制。对技能人才和优秀技术工人实行协议薪酬制、项目薪酬制,促进薪酬分配向生产服务一线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倾斜。对技能人才,设置技术工人工作和生活性补贴。对苦、脏、累、险岗位的设置高温寒噪音污染等作业环境津贴、班组长津贴。落实职工参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科技创新奖励措施。建立技术成果转化收益激励机制,协商福利待遇。逐渐完善职工体检、困难慰问等福利制度,改善食堂、宿舍班车等后勤设施,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激发技术创新智慧,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劳动者积极性,打造共谋发展、和谐共赢命运共同体。
对策三:发挥总工会统领协同作用,帮助和指导基层工会依法行使要约权
以实施联动配合,形成推动合力,落实三方责任为措施,发挥市总工会统领协同作用,帮助和指导基层工会健全集中要约、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工作台账等制度,完善集体协商制度,丰富协商内容,依法行使要约权,以行业协商为重点,组织开展集中要约行动。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家成员单位,畅通常态化要约机制,依法开展常态化集体协商工作,确保要约效果。完善集体协商质效评估指标体系,规范协商流程、拓展协商内容,开展技术工人薪酬激励集体协商,建立行业职业技能等级体系。持续推进新业态集体协商工作,培育协商典型,抓好天岗石材行业集体协商,巩固集体协商建制率,开展质效评估,搞好协商指导监督和合同履约审查备案,提升集体协商质量。依法开展劳动行政执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确保集体合同全面履行、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实现企业增效,劳动者增资、职企双赢。
对策四:加强协调劳动关系能力建设,提高集体协商效能
以加强协调劳动关系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工资基础知识、集体协商策略技巧培训,搞好调查研究、政策咨询、法律援助、代表培训、起草文本,提升开展集体协商的协调能力、协商谈判能力和研究解决问题能力。强化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培育公共服务样板站点,抓好劳动法律宣传援助咨询、企业用工管理诊断。加强劳动监察执法效能建设,强化劳动执法检查,增强处理劳动争议效率。加强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沟通协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水平。加强工作保障,争取党政支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开展业绩评估考核,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懂法律能代表,会维护善协商的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
作者:吉林省蛟河市总工会 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 徐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