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芳胜 ]——(2005-2-13) / 已阅30395次
3、调查。是指 登记机关对申请人的申请进行实质审查,查明房屋的客观现状的行为。房屋的客观现状包括房屋所使用土地的宗地界线、宗地面积、房屋的座落位置、房屋结构和房屋建筑面积。登记机关对予以受理的请求应及时指派两人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并画测绘图。
4、公告。公告是指房屋登记机关在对申请人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后,以一定的方式向公众公布欲予核准房屋产权的有关事项,利害关系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房屋登记机关提出异议。公告的形式应让社会公众方便获知。公告应保留合理的期限,一般应为30天。利害关系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社会组织,也可以是有关国家机关。公告期满,没有异议的,应向申请人核发房屋所有权证书。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利害关系人应提供相应的证据。
5、听证。房屋登记机关因利害关系人在公告期内对房屋登记机关公布的欲予核准房屋产权的有关事项提出异议,应组织听证。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进行对质,查明有关事实真相。登记机关做好听证记录。听证程序并不是房屋登记的必经程序,它因利害关系人有相应的证据资料,向房屋登记机关提出异议,房屋登记机关认为确有必要时,才启动听证程序。
6、决定。房屋登记机关对申请人所提交的文件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认为 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资料齐全、有效,土地房屋权属来源合法、明确,登记机构应当决定予以核准登记,给权利人颁发房屋产权证书。申请人因正当理由不能按期提交证明材料的;或按照规定需要补办手续的;或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准予暂缓登记的。经申请人申请可以决定准予暂缓登记。对房屋属于违章建筑的或临时建筑的;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房屋登记机关应当作出不予登记的决定,并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7、归档。农村房屋登记机关应将房屋产权登记有关资料整理归档,妥善保管,方便查阅。
(六)期限制度
农村房屋产权登记制度是法律制度的一种,农村房屋产权的登记影响到社会公众的权益。为了保护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提高房屋登记机关的行政效率,设立期限制度是必要的。农村房屋产权登记的期限包括两种,一是权利人及利害关系人作为的期限。如申请期限、异议期限。权利人应在房屋有关权属事项发生后的一定期限内向房屋登记机关主张权利,及早确定有关权利的归属,规范权利与义务关系。利害关系人应在房屋登记机关发布公告后的一定期限内提出异议。二是房屋登记机关作为的期限。如登记期限、受理期限、调查期限、公告期限、听证期限等。房屋登记机关应在一定期限作出一定的行政行为,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及时确定 房屋权属关系,保护权利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七)农村房屋产权证书
农村房屋产权证书是房屋登记 机关对权利人颁发的证明持有人享有房屋产权的法律凭证。农村 房屋产权证书是权利人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并对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的唯一合法凭证,是一种权利凭证。 农村房屋产权证书记载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的确认和变更。农村房屋产权证书包括《房屋所有权证》、《房屋共有权证》、《房屋他项权证》三种。《房屋所有权证》、《房屋共有权证》、《房屋他项权证》的式样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证书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制,市、县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颁发。 房屋产权证书破损,经登记机关查验需换领的,予以换证。房屋产权证书遗失的,权利人应当及时登报声明作废,并向登记机关申请补发 ,由登记机关作出补发公告 ,无异议的,予以补发。
参考资料:1、建设部1997年颁布并于2001年修正的《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
2、2001年7月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布的《广州市农村房地产登记规定》;
3、1998年8月11日厦门市人民政府颁布的《厦门市农村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发证若干规定》。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