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关于基层法院开展“智慧法院”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 徐凤林 ]——(2020-6-21) / 已阅12842次

    近年来,基层法院以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升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水平为目标,全力打造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的智慧法院,基本实现了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为新时代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基本情况
    (一)全力打造智慧服务新平台,诉讼服务实现了便捷化
    围绕实现诉讼服务便捷化目标,努力建设高标准的“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诉讼服务大厅,投入?万元增设了智能化电子导诉系统、3D立体导航系统、诉讼服务一体机等设备,指导当事人登录吉林电子法院,通过“移动微法院”办理网上立案、网上缴费、案件信息查询、法律文书查收等事项,初步实现了立案方式电子化、信息查询智能化、功能设置分区化、服务措施便民化。实行信访案件网上预约,远程视频接访,为群众提供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司法服务。充分利用信息联动系统实施跨域立案,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认真解决跨域立案难。疫情期间,网上立案?件,确保了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尽早复工复产。
    (二)持续加大智慧审判新投入,审判业务实现了智能化
    围绕实现审判业务智能化目标,勇于承担全省电子法院初期试点任务。先后投入?万元将审判庭全部升级为科技法庭;投入?万元改造信息网络中心机房,打造高质量现代化信息网络中心;投入?万元完成与看守所远程视频提审、实现远程庭审,域内办公楼实现了互联网信号全覆盖;编写《电子法院建设指南》,走出一条适合基层院的电子法院建设之路。被指定为全省法院电子卷宗深度应用两个基层试点法院之一,投入?万元购买电子卷宗相关配套硬件设施,升级相关软件,开展全员培训,完成了对电子卷宗的深度应用,初步实现网上阅卷、网上开庭、智慧庭审、智能合议、智能辅助、电子送达、裁判文书上网等全流程网上办案,为诉讼参与人提供全方位智能化服务,在全省法院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视频会议上介绍了经验。投入?万元建设了智能合议室、诉讼材料收转中心、邮寄送达中心、法官接待室和智能档案室。改造了?个科技法庭,全部升级为“智慧庭审”,投入?万元对人民法庭进行信息化项目建设,实施全流程网上办案模式在走全省前列。截至年末,无纸化开庭?余件。
    (三)加快构建智慧执行新格局,执行工作实现了高效化
    围绕实现执行工作高效化目标,高标准完成地区执行指挥系统试点法院的任务。投入?万元进行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完成了与省高院,中院三级法院联调测试。强化失信联动惩戒平台建设,先后投入?万元在市商业街和西站建设彩色电子屏幕,对“失信”“限高”的被执行人公示曝光、惩戒敦促。运用财产网络查控系统查控被执行人财产,实现域内银行点对点查控,构建起智慧执行新格局。?年至今,网上查控案件?件,有效缓解了“执行难”。建立道交一体化网上处理平台,整合司法、公安交警、保险公司、医疗机构、鉴定机构数据资源,实现了一键理赔。?年来,调解纠纷?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万元。
    (四)勇于创新智慧管理新模式,管理方式实现了科学化
    围绕实现管理方式科学化目标,投入?万元打造全省第一个“法院云”系统,投入?万元对核心交换机和各楼层接入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使“法院云”的运行平稳流畅。按照“规范公文处理、减少纸质公文、提高公文质量”的公文管理要求,制定《人民法院全流程网上办案规程》等制度文件,实现了内部公文处理电子化,受到省高院和中院领导的好评。?年投入?万元对审判委员会软硬件进行升级改造,使审委会系统对接审判管理系统和科技法庭信息,支持法官网上会议申请,支持秘书会议过程全程管理,支持汇报人现场展示,支持查看卷宗材料,庭审录像及大屏展示,弥补了全流程网上办案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存在问题及面临的困难
    (一)当事人与诉讼参与人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线上诉讼认识不足,不愿接受和使用线上立案、证据交换、文书送达等诉讼方法,一定程度影响办案效率;提高线上诉讼意识和线上诉讼能力,引领和指导当事人开展线上诉讼需要加强。
    (二)法院域内信息与外部信息联动不足,存在信息壁垒与数据隔离。特别是与市场监管、税务、银信、保险等部门信息联动机制不畅,缺乏数据融合,未能实现资源共享。
    (三)打造智慧法院升级版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具备法律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不足;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全员业务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三、几点建议
    (一) 践行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全力打造智慧法院升级版
    以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指导,坚持“抓应用、填空白,补短板、深融合”工作方针,围绕“三全三化”和“四个服务”工作目标,扎实推进“五五改革纲要”实施,进一步加强全业务网上办理的网络化法院建设。大力强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诉讼服务平台升级改造,为网上诉讼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加强全流程依法公开的阳光化法院建设。运用移动微信法院平台、电子法院平台做好信息服务,确保立案、审判、执行流程公开。进一步加强全方位智能化法院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前沿网络技术,为法官、当事人、诉讼参与人提供安全便捷的智能化司法服务。积极探索电子诉讼新模式,完善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站服务”的集约化诉讼服务机制,提升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建设水平,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服务廉洁司法,为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司法保障。
    (二)强化三大技术创新应用,构建新型智慧法院建设格局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三大技术在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领域实战应用为切入点,健全起诉、调解、立案、庭审、判决、执行等全程高效便民、智慧便捷的审判执行机制,构建“三位一体”(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协同推进的新型智慧法院建设格局。持续抓好大数据+司法。拓宽数据来源,提高数据质量,强化数据分析,实现业务协同。持续抓好人工智能+司法。深化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证据交换、网上送达等线上诉讼服务,提升案件信息查询、文书制作和辅助裁判智能化水平。持续抓好互联网+司法。抓好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准确把握在线诉讼适用条件,提高案件受理、审判、执行、监督等环节信息化水平。持续抓好联合惩戒机制和征信平台建设。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建设,搞好与市场监管、工商、税务、银信等部门网络对接,增强数据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制度,规范网络司法拍卖,深化在线执行,依据财产网络查控系统拓宽网络查控范围,运用led屏幕电子屏幕“曝光老赖”,有效化解“执行难”。持续抓好非讼案件全面在线审理。深化督促程序电子化改革,为当事人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诉讼服务,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增强信息技术与诉讼服务深度融合,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以审判业务管理系统、电子卷宗系统、移动微法院、智能合议平台、一网送达平台“五大智慧”引擎为依托,构建人力与科技相融合的司法运行新模式。着力加强诉讼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建设。发挥导诉服务区、立案接待登记区、调解服务区、网上立案自主服务区功能作用,完善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功能,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深化跨域立案改革,健全“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的便民立案机制,解决好异地诉讼难问题。夯实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推动网上办案、电子卷宗借阅、在线庭审等诉讼服务提档升级。着力加强道交一体化网上处理平台建设。深化道交一体化改革,开展网上理赔,实现当事人解决道路交通纠纷“只跑一次”。着力加强法律援助和律师服务平台建设。深化法援服务改革,畅通诉讼服务网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为当事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诉讼服务指南。着力加强法律法规、裁判文书档案资源库建设。深化电子卷宗深度应用,完善“法院云”系统,以司法大数据的智能应用服务当事人、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审判管理,方便群众知情和公开公正审判。认真落实最高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精神,巩固拓展疫情期间智慧法院建设应用成果,完善在线诉讼规则,严厉打击涉及疫情防控违法犯罪活动,服务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信息时代的司法红利。
    (四)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智慧法院建设迈上新台阶
    以推动智慧法院建设迈上新台阶为重点,加强法律与技术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网络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强化法官全员化信息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各类应用软件使用方法和电脑操作技能,提升法官队伍整体素质。畅通信息技术人员晋级晋升通道,完善岗位目标奖惩机制,提高信息技术岗位待遇和保障,防止人才流失。大力加强智慧法院宣传力度,指导当事人提升线上诉讼能力,推动提高全民网络信息知识应用水平。深化三大技术创新应用,持续加大科技法庭建设提档升级投入力度,全方位提升审判工作智能化水平,让每一个审判流程,每一次诉讼服务,每一次执行过程都彰显司法公信力,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全面振兴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吉林省蛟河市人大法工委主任 徐凤林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