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初探

    [ 李堂真 ]——(2010-11-16) / 已阅21573次

      对于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有人担心会引起滥诉,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所谓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是指权利主体在他任何一种人身权利受到侵害而蒙受精神损失时,在法律上应当享有赔偿的可能性。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与原告滥用诉权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法律完全可以通过一些限制手段来避免。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规定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名誉权、荣誉权、名称权等受到侵害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以充分维护法人和其它组织的人格权。其次,将自然人的人格权益尽量细化,如明确规定侵害他人的贞操权、信用权、隐私权等的精神损害赔偿。同时,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应当保持开放的状态,以尽量适应新情况的出现。
      3.完善有关物质性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避免出现法律对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保护方面的冲突。
      如前所述,我国法律对精神性人格权的保护是显形的,而对物质性人格权的保护是隐形的,因而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侵害生命权、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赔偿的数额偏低,而侵害精神性人格权赔偿的数额偏高。为此,笔者认为,应规范法律对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保护的规定,明确界定死亡赔偿费、伤残补助费等是对受害人预期物质利益的赔偿,而精神损害赔偿金是对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精神损害的抚慰,应当分别判决。
      六. 结语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肯定权利主体的精神权利,支持精神损害赔偿的观点和理论 ,已越来越占据主流地位,对于因侵权行为而引起的精神损害,越来越多的国家给予司法保护,采取包括财产赔偿在内的多种方式予以救济。对于侵权行为判处精神损害赔偿,既能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人身权益,也能有效地防止侵权行为。我国已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建立并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保护人格权益的一个重要,也是我国民主法制进程的重要标志,具有重要的意义。①
    参考文献:
    1.郭卫华、常鹏翱等著《中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杨立新、朱呈义、薛东方著《精神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3.李克、宋才发著《精神损害赔偿案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4.李岳著《精神损害赔偿计算标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5.张俊浩,《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 杨美华、孙曙东,《谈精神损害赔偿的几个问题》
    7.定庆云、赵学良著:《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8.李桂茹著:《交通事故也有精神赔偿》,《中国青年报》2001年7月4日网络版。
    http://www.101ms.com/lunwen/faxue/zhidu/200704/lunwen_16088.html
    http://670068.com/yingyu/HTML/145142_4.html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