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试论新时代工会参加集体协商合同工作的对策

    [ 徐凤林 ]——(2025-5-14) / 已阅125次

    新时代深化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制度是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规范劳动用工行为,调处劳动争议,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最近,笔者就新时代工会参加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工作的方法对策进行思考,提出如下对策,观点可商榷。
    对策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集体合同工作创新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集体合同工作作为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完善协调劳动关系长效机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为目标,以灵活就业和新业态非公企业为重点,以职工群众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为保障,依靠党的领导和政府支持,按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思路,强化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落实职代会制度,实行厂务公开,搞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立健全协商议题征询制度、协商方案认可制度、协商情况通报制度、集体合同草案职代会审议制度等。抓好劳动法治宣传活动,培育企业协商理念,教育和引导劳动关系双方增强签订集体合同的主动性,促进用人单位树立依法用工的自觉意识,为签订集体合同奠定思想基础。坚持“依靠职工开展协商、协商成果普惠职工”协商原则,发挥劳动关系三方部门优势,掀起集中要约、广泛协商的热潮。加强集体协商主体建设,积极参与集体合同文本制定和修改,帮助指导签订集体合同,推进企业集体协商、行业集体协商、区域集体协商扩面提质,确保协商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推动新时代集体合同工作创新发展。
    对策二:加强机制建设,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
    以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方法步骤,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贸部门和企业家协会共同组成的三方四家协调机制,建立主体协商、三方指导、国家调控、依法规范的劳动关系调整体制,提升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质效,推动实现劳动关系双方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形成制度支撑有力、机制运转高效、职工参与广泛、实施效果明显的集体协商工作新局面。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建立科学合理、公平有序的企业工资分配公决机制,依法保护职工参与工资分配和获取合理劳动报酬的权益,促进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劳动监督检查机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加强工资集体协商流程建设,按照“程序健全、运行规范、协商充分、过程民主”原则,帮助指导劳动关系双方签订集体合同,巩固集体协商建制率,扩大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范围,提升集体协商质量。落实“一函两书”制度,抓好劳动保障监察监督,健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协助劳动监察部门妥善处理工伤事故,依法调解劳资争议。做好集体协商质效评估指导和检查,提升协商效果,不断增强职工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
    对策三:加强指导服务,实现集体合同工作规范化
    以实现新时代集体合同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为努力方向,把集体合同工作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灵活掌握集体合同的不同重点、内容与具体内容,坚持在全市全方位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坚持平等协商与签订集体合同相协调,重在平等协商;坚持把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平等协商、集体合同重点;坚持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推行集体合同制度的重要内容;坚持把推行集体合同制度与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有机衔接;坚持把完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加强对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服务,指导企业工会收集职工诉求、确定协商议题,拟定协商方案,深入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参与度。坚持“合法、平等、诚信、双赢”原则,围绕协商绩效薪酬分配制度、技术创新激励制度、协商提高低工资劳动者收入、平台劳动规则和算法、津贴补贴和福利标准等协商重点,深入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保障职工实际工资水平与企业生产率、经济效益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严格执行《工资集体协商条例》,规范工资集体协商流程,按照《集体合同规定》,指导劳动关系双方签订集体合同,督促合同履行。搞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对用人单位签订和履约情况监督检查,防止出现无效或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集体合同。协助劳动监察部门妥善处理工伤事故,帮助和指导职工申请仲裁或通过法律诉讼程序解决劳动争议,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工会参加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工作依法、规范、有序、稳步发展。
    对策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双方协商代表素质和能力
    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业务培训,提高劳动关系双方代表法律水平和协商能力为重点,加强企联、工商联基层组织建设,培育和培训企业方协商主体。开展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和策略技巧培训,搞好调查研究,政策咨询、法律援助、代表培训、起草文本,为开展集体协商提供智力支撑。建立职工群众参与和评价体系,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审议权和监督权。开展工作业绩评估考评,完善集体协商指导员岗位素能标准,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懂法律能代表,会维护善协商的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认真执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办法》,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加强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沟通协作,发挥人大执法检查、政协委员视察、劳动保障行政监督、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四位一体”监督检查制度体系作用,提升劳动监察执法水平,增强处理劳动争议效率,确保集体协商质量和履约实效。注重典型培树,加强成果转化,推动新时代工会参加集体合同工作不断取得新业绩。

    作者:吉林省蛟河市总工会 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 徐凤林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