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召利 ]——(2024-1-8) / 已阅11746次
第五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董事会应当对股东的出资情况进行核查,发现股东未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的,应当由公司向该股东发出书面催缴书,催缴出资。
未及时履行前款规定的义务,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负有责任的董事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三条 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违反前款规定的,股东应当返还抽逃的出资;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与该股东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一百零七条 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九条第三款、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的规定,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百一十一条 公司违反本法规定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应当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及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百二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减少注册资本的,股东应当退还其收到的资金,减免股东出资的应当恢复原状;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及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0. 增加规定董事、高管对第三人的赔偿责任。
依据民法典第1191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
但是,新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一条增加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直接对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与民法典的第1191条规定并不一致,大幅增加了董事、高管被外部第三人起诉的法律风险,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关联法条】
第一百九十一条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1. 增加规定“影子董事”、“影子高管”的法律规则。
针对实践中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滥用控制地位侵害公司及中小股东权益的突出问题,借鉴一些国家法律规定,新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二条增加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示行为的连带责任。
【关联法条】
第一百九十二条 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从事损害公司或者股东利益的行为的,与该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连带责任。
五、 完善公司设立、退出制度
32. 新设公司登记一章(第二章 公司登记),明确公司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事项和程序;同时要求公司登记机关优化登记流程,提高登记效率和便利化水平。
33. 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明确电子营业执照、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布公告、采用电子通信方式召开会议和表决的法律效力。
新公司法第十二四条、第三十三条第三款、第四十条规定允许采用电子通信方式召开会议和表决、电子营业执照、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布公告,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公司制度实践的客观需求。
【关联法条】
第二十四条 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召开会议和表决可以采用电子通信方式,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 依法设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记机关发给公司营业执照。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公司成立日期。
公司营业执照应当载明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项。
公司登记机关可以发给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营业执照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四十条 公司应当按照规定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下列事项: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和出资日期,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购的股份数;
(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股权、股份变更信息;
(三)行政许可取得、变更、注销等信息;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信息。
公司应当确保前款公示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34. 增加规定公司设立行为的法律后果。
新公司法第四十四条吸收完善了《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一条至第五条的规定,增加规定公司设立过程中发生的债务的责任主体,十分有必要。
【关联法条】
第四十四条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的股东为设立公司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公司承受。
公司未成立的,其法律后果由公司设立时的股东承受;设立时的股东为二人以上的,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
设立时的股东为设立公司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产生的民事责任,第三人有权选择请求公司或者公司设立时的股东承担。
设立时的股东因履行公司设立职责造成他人损害的,公司或者无过错的股东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有过错的股东追偿。
35. 放宽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等限制,并允许设立一人股份有限公司。
新公司法删除了现行公司法有关一个自然人设立一人公司的数量限制,第九十二条规定允许设立一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同时第二十三条第三款保留一人公司人格否认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
总共1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