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收受财物以威胁方式拒不返还是受贿还是敲诈勒索

    [ 卢桂根 ]——(2004-12-10) / 已阅8136次

    收受财物以威胁方式拒不返还是受贿还是敲诈勒索
    ——关键看是否利用职务之便

    刘某是某机关单位副局长,建筑公司经理王某为揽得该机关单位办公大楼的承建项目,向刘某送去20000元现金。刘某收下后,没有对王某进行任何帮助。后该单位办公大楼的建设工程经过公开招标,另外一家建筑公司中标。王某找到刘某要求退回20000元现金,刘某威胁说:“钱已花掉了,你再来问钱,小心我告你行贿。”王某遂向有关单位检举报案。
    意见分歧: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刘某身为国家机关的副局长,掌握一定的权力,在本单位拟建工程之际,明知他人是为揽工程而送礼,却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其行为构成受贿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刘某收受他人财物后,以告发他人行贿的手段威胁他人,从而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其行为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案件。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本案中刘某的行为表面上看构成受贿罪,但从客体和客观方面细加分析,不难得出其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的讨论。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益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声誉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本人职务上的权力或便利条件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的行为。敲诈勒索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索公私财物的行为。本案中刘某作为该机关单位的副局长,手中确实掌握了一定的权力,但其收受王某的现金后,并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或职务便利来采取为王某承揽本单位的工程,也就是说刘某在客观上并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因而其行为并没有侵犯该机关单位的声誉和职务的廉洁性,其行为在客观要件上不符合受贿罪的特征。而刘某在收受现金后,为了达到真正占有该现金财物的目的,其以告发他人行贿的方法来对王某进行威胁,意图使王某放弃返还财物的要求,从而最终使自己占有该财务,其行为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符合敲诈勒索罪的特征。所以对刘某的行为应定敲诈勒索罪。

    高安市人民法院 卢桂根 雷春荣
    邮编:330800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