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律博论经|供给侧改革下:劳动力发展前景分析

    [ 周莫龙 ]——(2018-8-3) / 已阅5191次


    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无人区及攻坚区,三大产业相继进入结构调整,该如何调整?方向在哪里?都是值得深思的,那么本文将从三大产业调整的前景做一个初步分析的尝试,希望能够打开一个缺口,来窥探我国经济发展趋势。
    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已经做出了一个宏观的论述,即国家经济须进行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下面将从三大产业(选取农业、工业、服务业为视点)的供给侧改革,来剥析劳动力发展的前景:
    一、农业改革下的劳动力发展前景
    1.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将是我国核心问题,如果粮食问题受制于人,那么国家将无法谈论复兴,因此我党与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连续多年开年的一号文件都与农业紧密相关。我国农业的现状:山区丘陵多,平原面积小,平原多数集中在干旱区,多雨湿润区平原土地明显不够,导致水稻种植面积受限,产量受到严重制约。
    2.虽然国内有众多学者专家提出了在南方推广多层次一个种植操作,并且也取到了十分有效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稳定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初步的农副产品已经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的需求,这就给我们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多种植品种,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该如何解决这问题?是摆在所有学者专家面前的一个紧迫性问题。有学者和专家提出农副产品要走深加工的高附加值路线,这个提议在一段时期内是解决需求与供应的好方法,但是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从哪里来找人?
    3.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农村的人口,尤其是农村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流向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那么第一产业留下的劳动力就只有妇孺老群体,这样的话,是没办法推进的,也就是说这样的劳动力结构是不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进入信息化社会后,对于劳动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目前非平原地区的劳动力素质,离信息化的要求还有河大差距,这体现在:对于市场信息的捕捉,对消费者需求的跟进,本身种植及深加工技术的升级等,都存在巨大差距。
    4.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需求与供给的不对称,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消费者所需要的是绿色、环保、健康的农副产品及其深加工附加产品,而我国目前能提供的离这些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那么这对农业就业就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需要新型农民,这批人需要具备的理念:绿色、环保、健康。
    5.这块领域将是非常巨大的升值空间,会吸入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管理人才,创造出惊人的产值,想象一下,一个14亿人口的“吃”被彻底打开会是怎样的盛况?国家的强盛,根基在于国民的强盛,国民的强盛基础在于身体素质的强,这一块将会为我们打开无限升值空间,这要求农村劳动力不断学习种植、加工等技术,成为新型农民。怎样吸引培养新型农民?这将是我们面临着的最大困难。社会越发展,选择待在农村的人数越少,很多地方出现了大量荒田荒地,没人耕种,这是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历程,而我们要做的,实际上已经在做的---明晰产权,通过产权的明晰,来激发农业的集约性发展,对劳动力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发展,在产权制度建立后,那么相应的依据产权半生流转将会活跃起来,土地将会重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多数人又会回到农场主时期,暂且不论是否是社会的倒退还是新型关系的建立,如果产权得到明晰,这个进程必定会进入快车模式,那么对现有农村劳动力势必将是一次重大变革。
    也就是说,我国当前形势下,农村新型劳动力发展前景:将是朝着集约、综合、信息化发展。
    二、工业改革下的劳动力发展前景
    1.我国工业目前的现状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缺乏强力的驱动力,创新出现瓶颈,国务总理李克强提出‘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就是想通过激励国民的创业热情,带动创新的喷发,效果确实也比较理想,目前国家各领域都涌现了一批创新技术人才,但是对于国家经济回暖的大环境来说,还很不够,国家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很大,产业升级,机构调整瓶颈依旧存在。
    2.产业的升级,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应的要求就是需要有符合此过程的人才,我国提出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战略,成效也比较大,但是后劲不足,主要是缺乏人才,缺乏高质量的人才,很多产业都遇到创新瓶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企业就陷入了退化,落伍,依旧生产落伍的产品,在激烈的竞争市场环境下,这样的企业很快就会被淘汰,带来的就是大量的劳动力失业,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3.国家最想做的就是让所有劳动力都有工作,不想让劳动力失业,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当局的想法,但是劳动力问题一直是困惑世界所有国家的一个难题,需要长时间的去破解,而且效果也不是能很快展现,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国家当局将此放到核心战略规划位置来对待的,古人云:有人才有一切。但是我想这还不能够准确说明人的作用,应该是:有人才有可能培养更高层次的劳动力,这样社会才有可能向更高水平发展。
    4.我国新型工业化是要求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汲取世界各国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立足于当今时代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水平,充分发挥自己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我国的工业化是建立在人才和信息化基础上的新型工业化,世界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化,没有人才,不能掌握信息化,那么一切工业化都将是口号,很难带动社会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会被侵略,落后就没有发言权。
    5.因此,我国一直努力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现在也到了收获的时候,我国目前教育毛入学率状况: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75%,达到世界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第二,小学净入学率99.9%,初中毛入学率为104%。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超过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第三,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这两项都高于世界中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图
    6.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在改革开放后,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基本扫除了文盲,中高等教育也是进步巨大,这也为我国工业化提供了,充实的人才储备,但是还是存在众多问题,如高等教育机械式,固化式严重,缺乏创新教育,教育改革一直进展不大,没办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需求,这是我国目前最大难题。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脱节,很多学生在校根本没认真学习技能和理论,毕业后很难适应企业需求。这情况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到创新质量。
    7.综上所上述,工业领域的劳动力发展前景为:专业、创新、信息化发展。
    三、服务业提升下的劳动力发展前景
    1.我国服务业发展正在向井喷区发展,因为我国很长一段时间服务业发展都比较缓慢,没能像工业那样取得迅速发展,这是因为,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需求都是按人头粮票来,国家统一安排,不需要社会主体提供服务,一切供需皆由国家提供,其他指按规定出工,领票。故服务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没有发展起来,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激发第三产业的萌发,并进入喷发期。
    2.服务业在新世纪有了更深、更广的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情况下,服务业更加有活力,发展态势更加旺盛,这行业吸引的人数也更多。尤其是借助互联网工具,促使服务业向更深的层,更广的领域发展。
    3.国家经济目前消费旺盛,劳动力市场广阔,此行业的劳动力要求精细化、多样化。
    综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对劳动力的要求各有侧重,要求多元的提供劳动力,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