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

    [ 张石坤 ]——(2013-5-23) / 已阅25132次

    (四)社会预防

    营造一种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社会客观环境归根到底是一种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客观社会总和。每一件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社会根源。社会各方要积极动员起来,为大学生营造一种良好而又健康的社会和谐氛围,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决不能唯利是图,诱导、教唆大学生从事违法犯罪工作,并积极举报、配合有关部门打击一切诱导或教唆大学生去违法犯罪力量。同时,要对一些违法犯罪大学生事件持有包容的心态,要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的原则,鼓励一些因一时之念,而又能积极改造的大学生早日回归社会,特别是不能歧视、不带“有色眼镜”看待回归于社会的违法犯罪大学生。


    参考文献:

    ①杨震:《我国大学生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②张黎蕊:《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

    ③封利强:《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研究》



    作者:景县人民检察院监所科 张石坤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