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民事附属行政诉讼制度分析

    [ 孙彩虹 ]——(2012-1-5) / 已阅9659次


    1.“他山之石”:域外民事诉讼中行政附属问题解决模式的借鉴

    英美法系国家采用一元裁判体制,所有的案件均由一个法院审理,也没有民事审判庭和行政审判庭之分,行政诉讼基本上是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的。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即使碰到行政行为的效力问题,普通法院也可以直接解决,因此就不存在先决问题。可见,英美法系国家,由同一审判组织对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一并解决,类似于我国的附带诉讼。大陆法系虽有公法与私法之分,如果碰到行政行为构成民事诉讼先决问题时,即使在有普通法院与行政法院严格区分的法国,遇到普通法院管辖的诉讼存在行政附属问题时,如果某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质十分明显,由受诉法院审查不具困难时可由受诉法院自己直接决定。在德国,当行政行为成为民事诉讼的先决问题时,如果已经行政法院判决确定的,民事法院应受其判决拘束;若未经行政法院判决,民事法院应当自行做出判断,如果当事人已起诉至普通法院,不得再就此先决问题请求行政法院确认行政处分是否违法。我国台湾地区基本沿袭了德国的做法,民事法院可以直接否定无效行政行为,无须提交行政法院。总之,对于行政案件,许多国家和地区不排除由民事审判庭附带审理。纵观域外对民事诉讼附属问题的解决模式,英美法系国家的解决方式比较优越,不但便捷、经济,而且有利于保障司法统一,避免将问题复杂化,为我国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民事附属行政诉讼的可行性

    如果当事人先行提起民事诉讼,在审理中发现又涉及行政诉讼的,则作为民事附属行政诉讼进行审理。如果当事人先行提起行政诉讼,在审理中发现涉及民事诉讼的,则作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也可以实行更为机动的制度,即如果案件主要是因为民事纠纷而起,则实行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如果案件主要是因行政纠纷而起的,则实行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这种制度设计的结果避免了“小马拉大车”的局面。

    在民事附属行政诉讼中,原告是受害人,民事诉讼的被告是加害人,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行政机关。两种诉讼尽管性质不同,但当事人所争议的事实有法律上的联系,法律责任有时也需要加害人和行政机关共同承担,所以为了在一个案件中解决相关的所有争议,两种诉讼合并审理是完全可行的。

    当然,民事附属行政诉讼制度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一样,首先要以民事诉讼的成立为前提。这是因为:第一,附属的行政诉讼不能脱离民事诉讼单独提出,只能在提出民事诉讼的同时,或者民事诉讼的进程中提出。如果脱开民事诉讼而单独提出,则不是民事附属行政诉讼,而是独立的行政诉讼;第二,民事附属行政诉讼要以民事诉讼为“主”,以行政诉讼为“附”;第三,民事附属行政诉讼以民事诉讼为先,当事人要先提起民事诉讼,再提起行政诉讼,民事诉讼成立,附属的行政诉讼才随之成立。

    在民事附属行政诉讼中,法院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如果行政行为合法,那么接下来就是单纯的民事案件的审理;如果违法,可由同一个审判组织适用行政诉讼程序来解决行政争议,遵循行政诉讼的审理规则,不能进行调解,也不可提出反诉。[9]




    注释:
    [1]杨荣馨主编:《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731页。
    [2]孙彩虹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3-74页。
    [3]薛刚凌:《处理行政、民事争议重合案件的程序探讨》,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6期,第89页;张晓茹:《多种法律关系引起的纠纷与诉讼程序的适用》,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第120页。
    [4]张瑞强:《民事诉讼行政附属问题研究与解决——兼论行政主体作证制度的建立及完善》,载《审判研究》2001年第2期,第36-38页。
    [5]马怀德、解志勇:《行政诉讼第三人研究》,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3期,第52页。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行政审判庭的通知》(1987年1月14日)。
    [7]舒泰峰:《环保法庭能够守住一片河山》,载《政府法制》2008年第20期;曹家新:《环保法庭越多越好》,载《中国环境报》2008年11月17日。
    [8]李华斌:《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载《中国审判》2009年第4期。
    [9]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中,对民事争议的审理就是按照民事程序进行的,遵循民事诉讼的审理特点,可以调解、和解、撤诉、反诉。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