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渝 ]——(2002-11-25) / 已阅21718次
自然垄断性环节
电信
长途电话、移动电话、数据传输、增值服务、无线寻呼
本地电话网、光缆网
电力
发电、供电
电网、配电
民航
客运、货运、机场、航油、航材
航线管制、空中管制、空中通讯
铁路运输
货运、客运、大宗物资运输、通信服务、桥梁建设
路轨网、通信网
2、单纯从静态角度定义自然垄断的内涵,忽略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对公用企业的影响
(1)替代技术的出现使细分的行业之间有了竞争。在公用企业行业,造成垄断行业内部低效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替代产品或劳务。随着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在功能上可以替代垄断产品的新产品,垄断企业开始面对替代技术的竞争压力。比如在电信业,移动通信技术就对有线电话网提出了有力的挑战。随着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电话已逐渐成为可以替代固定电话的产品。还有计算机网络、微波通讯、卫星通信也可与之进行激烈的竞争。目前,除市话电信网具有较明显的自然垄断性外,其他电信业务已经演变成可竞争性业务。另外,在不同能源中也存在替代性,所以尽管管道煤气和地方电网都是自然垄断的,但它们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大大削弱了其垄断地位。
(2)技术进步改变了生产成本函数。在传统的技术条件下,规模是制约成本的重要因素,但随着高新技术的扩大应用,公共产品的网络设施建设费用相对下降,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技术因素对成本的影响增强了。在公用企业中,生产成本下降不再单纯依赖规模的扩张,技术变革成为导致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重要因素。而技术开发和新技术应用的动力来自于竞争,因此,许多国家逐渐放松了对通信、电力等技术高速发展产业的管制,允许新企业进入,鼓励竞争。以电信业为例,20世纪80年代,电信技术的发展使不同业务的成本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尤其是光缆的普及已经使长途传输的成本下降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国际上称之为“距离死亡”。例如,根据国际电联1998年的报告,横跨大西洋光缆的电话传输成本仅为每分钟百分之一美分。进入市场的门槛大大降低。美、英、日等国相继进行电信改革,打破垄断经营,放松准入限制,培育竞争性市场。
3、没有客观分析垄断经营下公共利益的消长
公用企业垄断经营理论认为,公用企业是关乎社会整体利益和国家安定的重要行业,由国家严格管制垄断经营才能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才能最大程度地考虑人民的利益。该理论没有看到:一方面,随着公用企业中行政力量的膨胀,代表国家的经营者已经从一个社会福祉的创造者蜕变成了狭隘的经济人,而且是一个有着国家意志和行政权力作掩护的更容易掠夺消费者的经济人。于是,公用企业存在严重的定价不合理、服务质量低劣、交叉补贴等问题,对社会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另一方面,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在公用企业中引入竞争机制,适当开放市场,消费者反而能得到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因为竞争企业基于其自身利益将比垄断企业更加关心消费者利益。
综上所述,在技术变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公用企业已经从铁板一块的自然垄断行业演变成垄断与竞争共存,强自然垄断与弱自然垄断同在的垄断竞争市场。这一变化对原有的政府垄断管制理念提出了挑战。如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发挥反垄断法在规范公用企业发展和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方面的作用,是任何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下的反垄断立法者、司法者和学者都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孔祥俊:反垄断法原理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2、 王晓晔:竞争法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3、 Antitrust and Information Times: Section 2`s Monopoly Analyses in New Economy Harvard Law Review V114, N5, P1623-1646
4、 杨艳:对自然垄断理论的评价与再认识 经济科学2002年第2期。
5、 张维迎 盛洪: 从电信业看中国的反垄断问题 季晓南主编:中国反垄断法研究,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6、鲁篱:公用企业垄断问题研究 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